據說電影《挑戰者1號》裡的高達出場是最哄動的彩蛋,我看到那幕,也心有晃動。動漫狂迷不是我杯茶,戲裡的赤子警世,也屬典型的荷里活商業鑿痕,沒什趣味。我在Netflix胡亂搜尋時相中此片,作為我近日某晚的宵夜,的確只是為了高達 — — 我早就聽聞戲裡有高達了,元祖形態,引來狂迷歡呼。結果戲裡三兩分鐘,高達沒電,控制高達的忍者「大刀」也被對家的巨型哥斯拉噴火燒毀,盡化金幣。但我依然沒有失望,高達能重現,就是好。
其實我不是高達動畫迷,我受不了故事裡宇宙世紀的世界觀,和硬得不似人形的政治和軍事體裁。小時候看電視播映高達卡通,是受家兄影響。每逢星期日早上,他都要較早起床的弟弟(即是我)叫醒他看高達,後來他也陸續買回1比144 的高達模型,剪出部件,塗色,再黏合,最後安放在書架上,擺出一個個準備戰鬥的架式。那時我看不懂高達的世界觀,只覺得高達手持光劍,飛翔星際之間斬殺敵人,實在勇武。自此高達形象,就在我心裡烙印。
我主觀地認定,高達的原型是「忍者」,而我絕不會聽任何反駁之言。所以我不喜歡高達拿槍,更枉論任何配上大炮、裝甲或機翼的高達型號。或甚乎,我寧可高達連那經典的黃十字紅盾也不配上,只揹著兩把劍,就如宇宙鬼魅般隱現於宇宙艦隊的千軍萬馬之間,出奇不意地將敵軍主艦攔腰斬成兩截,直如探囊取物。高達有嘴,但樣子更像戴著武士頭盔、卻蒙上臉、只露出炯炯雙目的無名獨行劍士,忍者,刺客,救世主。
我怎麼忽然說起「救世主」來? 兩年前某天,我在網上看見一條影片,那應是用一部航拍機拍攝的。鏡頭裡是香港市中心的一條街,兩旁是高聳的商廈,可是氣氛肅殺繃緊,煙雲密佈,街上聚集了黑壓壓的很多人,卻被四周射來的催淚彈逼得四處逃竄,情況混亂。航拍機高速從天際俯衝而下,當到達人群上方的低空時,又旋即改道前飛,掃過長街,穿越煙霧,再重新爬昇至半空。鏡頭成了一個主觀鏡,我當然沒看到主觀鏡視角的主體,卻不禁想像,那應是一個一身鋼甲的蒙面飛俠。最初我以為,大概是當年最火的Iron Man吧?直至我看到《挑戰者1號》裡,忍者造型的「大刀」戴上無限手套,按下手套上的虛擬按鈕,從半空飛船跳下,旋即變身成高達,再硬生生頂住了差點將主角們踩成柿餅的邪惡哥斯拉的腳。我心忽已悸動起來,不為狂迷之情,而是我終於發現,那個救世主原來不是Iron Man,而是高達。
多年來我仍記得兩套不大著名的卡通片,一曰《忍者戰士飛影》,二曰《天威勇士》 — — 你懂的話,自然知道我說的是哪兩套。兩套卡通片裡的主角,在每集需要戰鬥時,都會被強光攝進一個從天而降的忍者機械人體內,成了人機合一的戰鬥機體。比起高達,這戰鬥機體的造型更像忍者,更勁裝結束,而最重要的,是主角並非在「駕駛」機器,而是與機器同體,一種posthuman的存在。高達裡有「新類型人」的設定,可用意念「「駕駛」高達;Iron Man直接與AI裝甲同步,而成「I am Iron Man」。及至兩個忍者機體,既為機器,亦涉宇宙中的神秘力量。 正當世道滄桑,人類已殘敗不堪,我也只好幼稚地仰望雲天,看看有沒有哪個手執神劍、仗著天能的神秘機械忍者,能替我城斬殺那盤纏城廓的惡龍呢?
臉書上一個名叫「香港重機」的專頁,版主將香港的交通工具畫成機動戰士,小巴高達,中巴太空坦克,九巴雷射大炮,還有天星木馬號。如果宇宙有知,交通工具能通靈,我城也不致如此殘破如廢鐵了吧?
(《明報》世紀版,2021年3月25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