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玻璃大叔】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

鄧正健
May 28, 2021

--

老麥早餐是必須的,我貪的不只是那杯咖啡因,還有可勉強維持工作能量至中午的junk food全餐。我用自動售賣機購票,然後邊看顯示屏數字跳動,邊看另一電視上的廣告。廣告裡,三個大男孩在推介餐廳的點餐App,三子身法敏捷,陽光瀉地,我知道他們正風靡萬千少男少女,改變社會風氣,刺激電視市道,而那時我只知道三子中其一人的名字,和他的渾號。不久之後,在一個大叔聚會上,跟我同齡的某社會賢達,竟給出了這樣一道令人失笑的考題:能說出以鏡為名的十二子之名嗎?我懶洋洋的答道,當然不能,三五個還是可以的。我才想起我唸得出名字的其中三子,正是在很多個早上陪我等餐的他們。屆指一算,幸運的話,我真係生得佢哋出。

半個多世紀前,有一個政治領䄂,當著滿堂大學生說了如下名言:「世界是你們的,也是我們的,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。」在同一大叔聚會上,也是跟我同齡的某專業人士,忽然有感而發,引用了此言,而剛剛他才把鏡子和錯誤的人名混淆,給我恥笑了一下。我喝了半口入口帶酸而餘味厚實的紅酒,心裡卻嘀咕不定,為何忽然言鏡?為何要以此政治名言作總結?是出於對八九點鐘太陽的疼惜嗎?大叔話題,不外是錢、政治、移民、家庭,娛樂至上的生活早已遠去,我上一次跟同齡的人認真談論如何享受娛樂文化,至少已是十年以前的事。不再認真看電視,不再認真聽流行曲,更莫論是追捧時下網絡娛樂了。Youtubers?網紅KOL?什麼東西?這是大叔的心底話。

這是中年危機的一種。時代很多新東西,焫焫焫焫焫焫著,而你居然不知道,不知怎會那麼燃油炸藥,沸騰血管,這就是脫節。你為免看起來很廢,聽到少年談什麼,你也條件反射的說上一兩句,刷刷存在感。所謂「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」,從去政治化的角度說,分別代表了兩種態度:一是說,對對對,世界是你們年青人的了,我要表達我對你們的欣賞。可是不說還好,一說就露餡了,你怎麼還好意思一邊弄錯他們的名字,一邊口口聲聲說他們表現不錯呢?承認吧,大叔!你們對年輕人的關注,是裝出來的,欣賞,是扮出來的。你們不過是把他們珍視的文化生活,當作充滿異國風情的佐酒物而已。不錯,世界歸根結底是你們的,因為我們上岸了,我們生活得很好,娛樂的事,你們自己玩吧。

「你喝醉了吧?」跟我同齡的大叔拒絕再替斟酒,差點還要搶我手中酒杯。我沒醉,當然,我一定會這樣說的。酒精催人老,我不過是把我的怕和愛說了出來,僅此而已。我看著他們浩浩蕩蕩迎來另一新世紀,漂漂亮亮的拿一個電視節目當做書信,致一直還在堅持的人,我確實應該感到害怕 — — 不是害怕他們竟把事情做得那麼乾淨俐落,而是,無論我如何真心的或假意的去關注、去投入,我再也感覺不到那股曾經在我 — — 和所有跟我同齡的大叔 — — 身上翻滾流動的娛樂熱血。

一種古老的感覺,有一把可能是自來綜藝之神,或是革命之神,的聲音,自歲月的起點紛沓而至。說:戰鬥吧,堅持吧,勿忘初心,不要否定你當初相信的價值。我從宿醉中醒來,刷開手機,把自肥節目從頭到尾一口氣看完。好看,也果然如輿論所說一般強大,而我卻依然心如平鏡,沒半圈漣漪。許多年前,我讀過一種理論說,娛樂文化是精神鴉片,用作麻醉人心;後來我又讀過另一種理論說,娛樂文化是生活方式,是創造社會意識的發電機。理論層面上孰是孰非,我自有看法;但我情感上卻不免滿有戒心,對於狂迷和熱血,我依然看不慣,我彷彿看到當年迷上娛樂的少年我,那麼浮誇,那麼可笑;但同時又是那麼可愛可親,叫如今熱情不足的中年我悠然神往。

(《明報》世紀版,2021年5月27日)

--

--

鄧正健
鄧正健

Written by 鄧正健

香港寫作人。著有個人文集《道旁兒》(2017)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