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不成為你討厭的大人?

鄧正健
Feb 12, 2023
圖:「可我畫的不是帽子呀。我畫的是一條大蟒蛇,正在消化一頭大象。」

「不要成為你討厭的大人」,此說是否來自《小王子》?我不肯定。但他確是「大人之相反」的經典形象,純真,誠懇,富想像力,沒被世俗框限。由此我們也得出了「大人」的經典形象,就是把上述特徵通通否定,因而也坐實了大人是如何令人「討厭」的。

為何討厭大人?不能僅僅用一句「世代之爭」來概括。成長年代不同,歷史經驗迥異,是世代之爭的因由,但大人之所以令人討厭,卻是一個永恆的存有論問題。精神分析以弑父情結解釋,不過若借小王子來說,則是一個關乎「真誠」的問題:大人沒想像力、規限多多,頂多只是悶蛋,不至於「討厭」。但真誠與否,則是人性善惡之辯,那就不單是美感問題了。

先說一個問題:誰討厭大人?小王子討厭大人,而小王子是「孩子」。我們知道,「孩子」是大人發明的概念,以作為大人自我肯定的他者。尚有一些更流行的叫法,像「年輕人」、「後生」或「細路」等,說時會加上量詞「班」,以示這「大人的他者」是同質的群體,而非獨特個體。廣東話中便有「班仔」和「班女」的講法,老師稱呼學生、長輩領導稱呼晚輩團隊。乍聽親切關愛,暗裡當然是家長主義,覺得「班仔班女」不成熟,得好好「管教/照顧/關心」,視乎你想把家長主義怎樣發揮。

這種家長主義之所以惹人討厭,卻不在於不真誠。它跟「偽善」不同,偽善者,心裡不善,卻裝作善。但在孩子面前,真正立心不善的大人其實遠比想像中少。大人常說:「為你好咋!」這是一句真誠話,但偏偏這就是大人最討厭之處:他們心裡真誠,嘴裡真誠,但卻一直做著虛偽的事。大人是「真誠地虛偽」。

怎麼說?自詡成熟的人,往往是以自己能否適應社會規範和價值為標準,因此「成熟的大人」不認同反叛,總是要「班後生」守規矩、跟著主流走。小王子不是天生叛逆,但當你要他違背自己,反抗也是人性。不過大人跟年輕人不是無得傾,徹底是小王子的年輕人也是絕少的,他們很多都渴望跟大人溝通,得到大人注視。而大人呢?這時候他們往往表現出「努力地去表達真誠」的一面,他們不會說「討厭年輕人」、「害怕」或「放棄」他們之類的恨話,而是試圖跟他們打交道。可惜的是,方法卻是劣拙的。

「我好明白你嘅感受」、「其實我以前都係咁」、「過咗就冇事㗎啦」又或者「做咩唔講?我以為你OK添,講畀我聽咁我咪可以幫你嘛」。只要懂一點心理治癒的常識,都知道這些話聽似關心,實質聽者只會覺得嘔心。「年輕人」永遠不明白,大人為何總是如此劣拙地「跟年輕人溝通」呢?常見的解釋是,因為大人懶,習慣因循,覺得既然我可以穩穩當當地「成為大人」,用回同一套方法,自然也可以「幫」你成長。

說大人「真誠地虛偽」,是指他們真心相信這套「成為大人」之法, 卻無視當中的虛偽。大人自我很大,而社會權力處處。不過權力本來就是一件很迂迴的事,大人之於年輕人本來就是一種權力的施行,卻處處滲雜著情感因素。大人向年輕人施行權力,講社會道德,講道理規則,卻無視年輕人對大人的情感依賴;到問題出現了,年輕人情感受創,大人又突然說要關心年輕人感受。只是說著說著,也不外是重彈教他們怎樣「成為大人」的老調,而不是進入年輕人的真實情感之中。

然後,小王子情結又出現了:年輕人站出來指摘大人虛偽,甚至反抗大人。而大人則發覺自己「搞唔掂」「班細路」,卻又不肯承認自己的方法有錯,於是不知不覺又因循地用回「大人的權力」:你要聽話!

大人最討厭的,就是忽然慨嘆:噢,我竟成了討厭的大人哪。然後繼續做著惹人討厭的事。

至於如何不成為你討厭的大人?方法很簡單:不要成為大人。

(《明報》世紀版,2023年2月9日,https://bit.ly/3YrwAN9

* * *

請我一杯:
https://ko-fi.com/tangchingkin

追蹤我的平台:
https://linktr.ee/tangchingkin

--

--

鄧正健

香港寫作人。著有個人文集《道旁兒》(2017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