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美圖的恐怖谷

鄧正健
Mar 15, 2023

--

(圖:Deep Dream Generator生成圖像,以Alicia Vikander的照片為底圖。

最近看了很多幅美女的照片,相中的女生們都接近完美。我所指的「完美」,只是一個很主觀也很籠統的修辭,但此詞一旦在腦海裡冒起,就如霧般籠罩著我的審美意識。完美之意,是指「缺陷的缺失」,這跟「沒有缺陷」不盡相同。人有缺陷是必然的,所謂「缺陷美」,應是說將某些不明顯的缺陷放大至不可忽略的程度,而形成美感。於是「期待完美」這一種古老的審美力量,就成了一種求之不可得的虛幻目標。我們審視完美,無非是:懸置瑕疵而不見,只集中欣賞能呈現「部份完美」的部份。但我剛才說的「缺陷的缺失」,則是一種對「無可挑剔」的不安感 — — 原理上,「無可挑剔」在日常用語中都是誇誇其談的:不是「無可挑剔」,只是「不在雞蛋裡挑骨頭」。而我要說的,是一種「你想在雞蛋裡挑骨頭也無從入手」的完美感。

美女們當然不是真人,她們只是人工智能生成的圖像。古話有「美艷不可方物」,一個滿有電影感的比喻是:美艷得像光源一般發亮,令人無法逼視至看不到細部,是為「不可方物」。但人工智能圖像下的美女,美艷卻可方物,不只如此,甚至是可超高清的給我細看品嚐,不遮掩,不忸怩。

當然P圖文化古而有之,醜怪立馬成天菜,早就不是夢。但網上人魔交戰,有P圖也有撿出P圖痕跡的手藝。痕跡一旦撿出,所謂完美之貌旋即崩潰。但生成圖像中的美女不是P圖,她們是AI深度學習和製圖者參數提示(prompt)設計的綜合結果。原理上,可以透過反覆學習和修正提示,不斷消除缺陷,令圖中美女無限度地趨近「完美」 — — 或曰「缺陷的缺失」。

但誰說什麼是完美?當今之世,當然是網絡大神了。電影Ex Machina(港譯《智能叛侶》但我少有地寧取內地譯名《機械姫》)有一設定:天才AI設計者Nathan要按照實驗者Caleb的性慾口味,設計出機械姬Ava的容貌,他所依據的就是Caleb平日在網上看的大量J圖。所謂完美,大數據說了算,恰恰是AI圖像生成技術的民主化,我們似乎不用再在人間尋美人,也無需囿於個別現實美女為藍本,再作修葺;我們所擁有的,是網上所有人判斷美貌標準的總和:沒有比之更接近完美了。

那其實是恐怖的。我的意思是,因為這種「完美」,我油然而生出一種恐怖感。心理學上有一個叫「恐怖谷」的理論,大意是說,當人類面對一個跟自己相似的對象時,愈相似,好感度就愈高;但當對象跟自己相似到一個程度,卻又未完全跟自己一樣時,對於對象的好感度會突然大幅下降,甚至會產生恐怖感。畫成曲線圖,就像正在上山時突然跌進深谷一樣,這就是恐怖谷了。恐怖谷給弗洛依德討論過而成名,後來又給日本機械人學者森政弘拿來說機械人的外貌。簡單說,恐怖谷就是:如果機械人很像人,但又給你注意到它不像(是)人的特徵時,你會有肢體殘缺的聯想,繼而產生不可名狀的恐怖感。

AI 生成圖像給我的恐怖感,卻是恐怖谷的變體:不是因「不夠像人」而感到恐怖,而是生成圖像不但消除了「不夠像人」的成份,甚至消除作為人類個體差異的種種「缺陷」。套一句機智話,就是AI圖像「比人更像人」 。它衍生了兩種恐怖感,一是面對完美,我們自身本來微不足道的「缺陷」被顯露了;二是面對AI的生成能力,人類不能再自詡「完美」了。

Ex Machina裡有一情節,講Caleb初見Ava時是先見其機械人真身的:Ava的胴體是由透明外殼再內藏光纖組成,臉則是演員Alicia Vikander的美貌。那幕本可用作恐怖谷的驗證,除了一點:作為觀眾,我分明就知道Alicia是真人,電影中的Ava是假的,而不是那個「不夠像人」的存在物。但AI生成圖像(我所見不到的)背後,沒有演員,也沒有P圖前的「缺陷樣」,而是一大堆我尚未完全弄懂的參數。

(《明報》世紀版,2023年3月9日,https://bit.ly/3Fnip4v

* * *

請我一杯:
https://ko-fi.com/tangchingkin

追蹤我的平台:
https://linktr.ee/tangchingkin

--

--

鄧正健

香港寫作人。著有個人文集《道旁兒》(2017)。